運動防護員檢定規定課程
2018/01/08
        

運動防護員檢定規定課程授課範疇

 

課程名稱

授課範疇

授課範疇採認比例

1.

運動傷害防護學與實驗

(運動傷害防護學)

1.組織特性、傷害機轉、組織復原與傷害處理

2.下肢傷害(足部、踝關節、膝關節)

3.髖關節及骨盆傷害

4.上肢傷害(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部)

5.頭部傷害

6.脊椎傷害

7.軀幹傷害(腹部及胸部)

全部7項

2.

運動處方

(運動訓練與指導、運動治療學)

1.運動處方或運動治療概說

2.運動前健康與體適能評估

3.運動處方或運動治療計畫擬定與執行

4.心肺耐力的運動處方或運動治療計畫

5.肌肉適能(上肢、下肢、軀幹)的運動處方或運動治療計畫

6.柔軟度(關節活動度)與平衡的運動處方或運動治療計畫

7.特殊需求(族群)之運動處方或各部位運動傷害之機能重建

全部7項

3.

運動貼紮與實驗

1.貼包紮簡介

2.足部之貼/包紮

3.踝部與小腿部位之貼/包紮

4.膝部、大腿與軀幹部位之貼/包紮

5.肩、肘部位之貼/包紮

6.腕、指與手部之貼/包紮

全部6項

4.

運動傷害防護儀器之運用

(儀器治療學)

1.人體組織受傷後的生理反應及修補機轉

2.疼痛及解除疼痛的機轉與理論

3.冷療對於治療運動傷害的理論以及應用

4.水療對於治療運動傷害的理論以及應用

5.熱療對於治療運動傷害的理論以及應用

6.電療對於治療運動傷害的理論以及應用

7.機械儀器對於治療運動傷害的理論以及應用

至少涵蓋2/3學習範疇,即5項(含)以上

5.

運動傷害推拿指壓學

(運動按摩學)

1.各種按摩手法

2.身體各部位按摩方式

全部2項

6.

運動傷害評估學

1.評估技術原則

2.姿勢評估

3.下肢(足部、踝關節、膝關節)傷害評估

4.髖關節及骨盆傷害評估

5.上肢(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部) 傷害評估

6.頭部傷害評估

7.脊椎傷害評估

8.軀幹傷害(腹部、胸部)評估

全部8項

7.

運動保健學

(運動傷害防護導論)

1.體能檢測與健康篩選(內容含體能訓練相關專業證照與產業發展)

2.運動傷害概論(預防、評估、處理與復健)

3.運動傷害防護師與運動醫學團隊的職責

4.運動場緊急處理程序與醫療規畫

至少涵蓋1/2學習範疇,即2項(含)以上

8.

運動體能訓練

1.訓練理論的基礎

2.訓練的原則、準備、變項

3.休息與恢復

4.訓練計畫與訓練週期(訓練週期/小週期/大週期)

5.賽前調整

6.肌力和爆發力的發展

7.耐力訓練

8.速度與敏捷性訓練

全部8項

9.

人體解剖學與實驗

1.下肢部位之結構(足部、踝關節、膝關節)

2.髖關節及骨盆之結構

3.上肢部位之結構(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部)

4.頭部結構

5.脊椎結構

6.軀幹部分結構(腹部及胸部)

全部6項

10.

人體生理學與實驗

1.骨骼肌肉系統

2.神經系統

3.內分泌系統

4.泌尿系統

5.循環系統

6.淋巴與免疫系統

7.呼吸系統

8.消化系統

全部8項

11.

運動生理學與實驗

1.運動與能量系統

2.運動與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適應

3.內分泌系統對運動與訓練的反應

4.運動與呼吸系統

5.運動與循環系統

6.運動與免疫系統

7.運動與環境因子(如:冷環境、熱環境、高地、低壓)

全部7項

12.

運動營養學

1.運動營養與生理、生物化學基礎

2.運動與能量代謝

3.營養素於運動前、中及後的代謝途徑與需求

4.水分與電解質

5.身體組成與體重管理

6.專項運動的營養策略

7.運動員營養狀況評估

8.運動與營養增補

9.運動禁藥

第1~7項為必要學習範疇;建議加入第8~9項主題

13.

運動生物力學

(人體肌動學)

1.肌動學之神經肌肉系統

2.運動鏈介紹

3.各種上肢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4.各種下肢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5.軀幹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6.步態介紹與分析

全部6項

14.

運動心理學

1.人格和運動

2.競爭與合作

3.回饋、增強與動機

4.團體及團隊動力學(團體凝聚力、領導與溝通)

5.壓力管理與心理技能訓練,如覺醒調整(覺醒、壓力與焦慮)、意象訓練、自信心、目標設定、專注

6.健身運動行為與依附

7.運動傷害與心理學

8.倦怠和過度訓練

全部8項

15.

運動保健之經營管理

(運動防護行政)

1.運動傷害防護相關產業介紹與分析

2.運動防護室之設備保養與管理

3.各項耗材庫存管理

4.預算編列與採購

5.專項運動之賽會醫療規定與相關行政

全部5項

16.

健康管理

1.運動員的健康管理

2.全人健康管理

3.肥胖的健康管理

4.心理健康管理

5.慢性疾病之健康管理

6.成癮性和不健康行為

7.規律運動的行為改變法

至少涵蓋1/2學習範疇,及4項(含)以上

17.

運動防護實習

依據教育部體育署公告之運動防護員檢定之實習認定基準為範疇(實習250小時)

 

 

 

依據運動防護員資格檢定辦法第4條,申請運動防護員之檢定,應持有依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發給之有效各級救護技術員證書(EMT證書)。